使用
耐酸碱管道泵时,需从安装、运行、维护、安全及操作规范等多个方面严格把控,以确保设备稳定运行并延长使用寿命。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:

一、安装与调试
基础稳固
泵体应安装在平整、坚固的基础上,避免振动或倾斜导致密封失效或轴承损坏。
卧式泵需确保水平度,立式泵需垂直安装,防止因重心偏移引发故障。
管道连接
进出口管道需与泵体同心,避免偏心导致应力集中或泄漏。
管道内径应不小于泵进出口尺寸,减少阻力损失。
安装阀门时,需在泵出口处设置止回阀,防止介质倒流冲击叶轮。
电气接线
电机接线需符合电压、频率要求,接地线必须可靠连接,防止漏电。
电缆长度需符合标准,避免过长导致电压降或过短导致拉伸损坏。
灌泵与排气
自吸式泵启动前需灌满液体,排除泵内空气,防止气蚀。
非自吸泵需确保进口管道充满液体,避免干转损坏机械密封。
二、运行监控
参数匹配
运行流量、扬程不得超过泵的额定值,避免过载导致电机烧毁或泵体损坏。
介质温度需在泵体允许范围内(通常-20℃~120℃),过高会加速材料老化。
振动与噪音
运行中若出现异常振动或噪音,需立即停机检查,可能是轴承损坏、叶轮失衡或气蚀导致。
密封泄漏
机械密封处若出现泄漏,需检查密封环磨损、弹簧失效或轴套偏心,及时更换密封件。
空转禁止
严禁泵体在无介质状态下空转,否则会导致机械密封高温熔化或叶轮卡死。
三、维护与保养
定期检查
每周检查轴承温度(≤75℃)、振动值(≤4.5mm/s)及密封泄漏情况。
每月检查电机电流、电压稳定性,确保在额定范围内。
润滑管理
滚动轴承需定期添加润滑脂(如锂基脂),滑动轴承需检查油位并定期换油。
润滑油需清洁,避免杂质进入轴承导致磨损。
易损件更换
机械密封、轴套、叶轮等易损件需按使用周期更换,通常每6-12个月检查一次。
更换密封件时,需清理密封腔内杂质,确保安装面平整。
清洗与除垢
长期输送高浓度介质时,需定期清洗泵体内部,防止结垢堵塞流道。
清洗时避免使用硬质工具刮擦,防止损伤过流部件。
四、安全操作
个人防护
操作时需佩戴防护手套、护目镜及防酸碱工作服,防止介质喷溅。
检修时需切断电源并悬挂警示牌,避免误启动。
介质兼容性
输送介质需与泵体材料兼容,避免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腐蚀加剧。
例如,氟塑料泵不可用于熔融碱液,陶瓷泵不可用于强冲击介质。
应急处理
泄漏时需立即停机,用砂土或吸附材料围堵,避免介质扩散。
火灾时需使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,禁止用水扑救。
五、操作规范
启动顺序
打开进口阀门→灌泵排气→启动电机→缓慢打开出口阀门→调节至所需流量。
停机顺序
关闭出口阀门→停机→关闭进口阀门(长期停用时需排空泵内液体)。
长期停用
排空泵内介质,涂抹防锈油,存放于干燥通风处。
每月手动盘车2-3圈,防止轴弯曲。
六、环境适应性
温度控制
冬季需防冻,若介质可能结冰,需排空泵体或添加防冻液。
夏季需防晒,避免电机过热。
通风要求
泵房需通风良好,防止挥发性介质积聚引发爆炸或中毒。
七、记录与档案管理
运行日志
记录每日运行时间、流量、压力及异常情况,便于分析故障原因。
维修档案
保存更换部件型号、维修日期及原因,为后续维护提供参考。